近年來,雁江區寶臺鎮按照“兩助推、一服務”總體思路,全力將紅薯產業做成富民產業,高質量推進寶臺紅薯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,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糧倉” 。
技術提升促增收。寶臺鎮與省農科院簽訂“紅薯產業發展”合作協議,共建寶臺紅薯現代農業示范園區,掛牌成立省農科院資陽市甘薯產業研究院,引進起壟覆膜機及移栽機、收獲機等7臺機械設備。通過膜下滴灌、肥水一體化管理技術和病蟲害綜合防控管理措施,在全省率先實現甘薯種植翻地起壟、自動鋪膜、種苗移栽及收獲的全程機械化。
機械化種植紅薯,院地合作育新品。寶臺鎮聯合省農科院共同研發新型薯類產品,種植普薯32、軟特211、龍薯九號等實驗品種10種,臺農71、SH1、SH3等5種菜用苕尖,推動紅薯產品不斷更新迭代,并在周邊推廣種植七里香、普32、清水香苕等5個優質品種1.5萬畝。目前,園區主推紅薯含糖量是普通紅薯含糖量的1.5倍,淀粉含量為普通紅薯一半,并注冊有“蜀色薯類”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商標品牌,“清水香苕”被納入四川省“十四五”現代種業發展規劃,產品知名度大幅提升。
創新思維拓渠道。持續開展綠色食品認證、有機產品認證,全力爭取電商服務中心、紅薯加工等項目落地。延伸產業鏈條,開發特色紅薯產品,統一包裝銷售。同時與市區單位合作,開展線上銷售和訂單式銷售,推進紅薯產品走進大型商超,上架網絡平臺。并創新推廣農耕文化體驗活動,創響農業——旅游——體驗立體消費品牌,延鏈發展粉條加工廠、薯條加工廠等深加工企業。成功將薯類產品銷售到盒馬鮮生、山姆超市等高端商超,依托郵政電商平臺、本地農貿市場、酒店餐廳等銷售平臺,累計售出紅薯10萬斤,實現年產值1800余萬元,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50萬元,帶動2000余名群眾人均增收800元。
陳佑明 全媒體記者 陳明
文明上網,理性發言
轉載要求:轉載之圖片、文件,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,亦不能抹去我站點水印。
下載‘資陽觀察’APP 了解更多新鮮資訊